60.5亿美元获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权益,辉瑞这次真急了?
05-21 IDOPRESS
5月20日,三生制药宣布与辉瑞达成一项总额高达60.5亿美元的授权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全球(除中国内地)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辉瑞,同时保留中国内地的权益。
此合作消息一经发布,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开盘前,三生制药股价大幅高开,报16.66港元/股。今日收盘,三生制药股价大幅高开32.28%,达19.18港元,充分体现出资本市场对此次合作的积极评价。
此次合作,无疑给三生制药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引擎,再次验证PD-1/VEGF双抗药物同时靶向PD-1和VEGF两大肿瘤靶点的成功,引起了肿瘤界更广泛的关注,成为MNC辉瑞、罗氏、默沙东等肿瘤研发领域的新宠儿。如默沙东引进礼新医药LM-299,探索K药联合疗法;罗氏正在积极推进PD-L1/VEGF双抗RGX-019。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辉瑞曾与康方&Summit Therapeutics达成针对PD-1/VEGF双抗的研发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辉瑞接连两次在该领域布局,让其发力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可视。
PD-1/VEGF双抗潜力再验证,三生制药火力全开
PD-1/VEGF双抗“一药双靶”,同时发挥免疫和抗血管生成效应,这种创新性的抗体结构设计,有效减少了单药联用带来的治疗副作用和不耐受。
资料显示,SSGJ-707是基于三生制药专有CLF2双抗平台开发的药物,可同时靶向PD-1和VEGF双靶点,通过解除免疫抑制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双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一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Ⅱ期数据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用化疗,SSGJ-707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表现优异,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潜力。
目前,SSGJ-707已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Ⅲ期临床已启动,并在美国获得FDA的IND批准。除了NSCLC,该药在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推进中。
不仅如此,本次三生制药和辉瑞的总交易价值有望突破中国生物药海外授权纪录。根据协议,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合作,辉瑞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具体认购价格将根据30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确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股权投资不仅为三生制药带来了额外的资金支持,也体现了辉瑞对其未来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消息公布前,三生制药2024年年报已显示其营业收入约91.08亿元,同期增长16.5%;毛利约78.28亿元,同期增长17.9%;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34.9%。
具体而言,其核心重点品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产品特比澳2024年销售额约50.62亿元,同比增长20.4%;促红素双品牌益比奥和赛博尔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益赛普、赛普汀等销售也保持了高速增长。脱发治疗明星产品蔓迪也在2024年销售额13.37亿元,同比增加约18.9%。
凭借稳健的财务基础和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三生制药持续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通过创新产品研发和战略合作拓展,不断强化在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护城河不断拓宽。
SSGJ-707与Ivonescimab竞争在即,辉瑞亟须新支柱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全球双抗药物市场销售额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美元。PD-1/VEGF双抗药物凭借超越Keytruda的潜力,如同一匹“黑马”将免疫治疗推向全新阶段,加速生物医药行业转型。
本次与三生制药的合作,并非辉瑞首次布局PD-1/VEGF双抗赛道。2022年12月,康方生物与Summit达成协议以 50亿美元总额实现License out交易,共同推进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的研发和商业化推进,在当时引起行业震动。今年2月,Summit宣布与辉瑞开展临床试验合作,评估Ivonescimab与辉瑞的多种抗体偶联药物(ADCs)联用,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效果,以加速推进可能改变治疗格局的组合疗法。
根据协议条款,Summit将提供Ivonescimab用于拟议的临床试验,而辉瑞将负责研究的操作实施。这些试验将由Summit和辉瑞共同监督,双方各自保留其产品的相关权益。临床试验预计于今年年中启动。
在此前提下,此次辉瑞与三生制药合作,Ivonescimab的处境便有些“尴尬”。虽然SSGJ-707和Ivonescimab针对的是不同研发管线,在临床研发上不会产生直接冲突。但随着辉瑞在PD-1/VEGF双抗领域的新布局,可能对其在资源分配、研发推进速度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持续推进,两款同赛道产品上市后,不可避免形成竞争态势。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分析,辉瑞如今急切布局PD-1/VEGF双抗源自对未来的预判。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辉瑞营收636.27亿美元,同比增长7%。若剔除因专利到期导致销售额骤降的明星药物(如Ibrance等),核心业务增速达12%。2024年实现净利润80.31亿美元,其中四季度4.1亿美元。
这一数据保住了辉瑞“宇宙药厂”头衔,背后透露的却是其正在遭遇的增长瓶颈,并开始直面超百亿美元收入的专利悬崖。
以抗肿瘤业务表现为例,帕博西利营收43.67亿美元,同比下降8%;恩扎鲁胺营收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新品恩诺单抗(Padcev)的表现抢眼,上市后首个财年销售额达15.88亿美元;Adcetris、阿西替尼、博舒替尼的表现也算符合预期。然而,尽管有众多抗肿瘤管线产品,但严重缺乏“重磅炸弹”以及超级大单品,而且多个产品面临专利悬崖、业绩压力较大。
财报显示,近年辉瑞通过裁员、关厂等举措削减运营成本;同步却在不断达成令业内瞩目的BD交易,如430亿美元收购Seagen,获得ADC药物;116亿美元收购Biohaven获得偏头痛药物Nurtec等。
在超强“买买买”之外,辉瑞开始在研发投入上增加砝码。如近年来唯一未依赖并购的爆款罕见病药物Vyndaqel系列收入54.5亿美元;收购AI药物发现公司Trishula,布局AI平台将介入50%早期管线筛选……
新药研发日新月异。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多靶点药物、联合疗法等的深度融合,更多免疫疗法将进一步推动癌症治疗升级。辉瑞能否抓住这这波机遇,为“宇宙药厂”守卫战积累弹药,还需要持续观察。
(责任编辑:zx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