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扩大服务消费该从哪些关键点入手 提升品质与增加闲暇时间

09-18 HaiPress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多达8条。如何通过扩大服务消费、提高服务质量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对此进行了分析。

服务消费是指消费者支付费用后获得的是无形的产品或体验,与实物消费不同。当前政策更加聚焦于扩大服务消费,这与我国发展阶段相关。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时,服务消费往往会成为消费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万美元,消费结构逐渐从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服务消费增速持续加快。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服务消费的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商品消费。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1万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超过1.3万元,显示出服务消费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全方位扩大需求、提振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也是此次政策中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增加假期可以提供更多时间享受服务消费。然而,这一措施能否真正带动服务消费增长,还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例如家长是否有相应的假期。新需求往往由新供给创造,而新需求又会进一步推动服务供给升级,形成良性互动。从“苏超”等消费热点可以看出,优质消费资源与新兴IP结合、内容品质提升,形成精品化消费,“内容为王”尤为重要。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文旅和文创产品,众多爆款的成功都源于优质内容和过硬品质。此外,通过构建消费新场景、结合AI等技术创新,能够形成全新的消费模式,提升体验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及情绪价值需求。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催生巨大的新需求,显示出服务消费蕴藏的巨大增长潜力。

当前我国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在供给端,需补齐服务消费领域的短板;在需求端,低收入群体是服务消费增长潜力最大的群体,要通过改善教育、养老、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兜底性保障,增加他们的服务消费能力。服务消费实际上就是体验感的消费,消费升级必然会体现在服务消费的增长上。随着人们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加,市场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版权 2009-2020 数码新闻   3cnews.com.cn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