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创新引流引争议
09-18 HaiPress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海底捞推出“夜店模式”,DJ打碟、腹肌开啤酒成为新标签,杭州国风烧鸟酒馆女舞者古风互动尺度引发热议。餐饮行业正集体尝试通过“擦边”表演来吸引顾客。湊湊火锅引入驻唱歌手,香飘飘门店推出“男团服务生”,鸿姐老火锅举办型男“一日店长”,SIZEN咖啡以“男模级服务员”为卖点,全国多地餐饮品牌加速复制“餐饮+表演”模式。
这种创新背后是行业的多重压力:2024年奈雪的茶亏损9.19亿元,呷哺呷哺亏损4.01亿元,味千(中国)净亏损0.2亿元。高成本、低利润背景下,商家寻求低成本流量入口。95后、00后作为“体验一代”,更关注社交打卡与沉浸式体验,“好玩”“好看”成为传播关键。
海底捞夜宵主题店已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布局近30家,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超1000万,抖音播放量超900万。有消费者表示,仅花用餐费用即可享受火锅、酒水与蹦迪体验,感知性价比提升。但也有声音质疑其过度娱乐化,模糊了餐饮主业边界。
国际上已有类似案例显示风险:泰国曼谷Staneemeehoi海鲜餐厅因肌肉男服务生走红,于8月永久停业;美国猫头鹰餐厅(Hooters)因依赖“性感女仆”形象遭抵制,今年申请破产重组。NBA球星德文·布克公开呼吁抵制,舆论普遍批评其“物化女性”。此外,食物品质平庸进一步削弱品牌竞争力。
国内监管也趋严格:杭州烧鸟酒馆被叫停,云南“猛男餐厅”被罚款并吊销演出许可,椰树集团多次因低俗营销受罚。短期流量难以支撑长期发展,餐饮本质仍在于口味、服务、环境与价格的综合竞争。
融合地方文化的“正向表演”模式也在兴起:广东摔跤早茶结合传统武术,西北餐厅引入秦腔表演,云南菜馆展示木姜子现刮仪式。开心麻花《偷心晚宴》、杭州《宫宴》、济南秀宴通过汉服、诗词、祭孔大典打造沉浸式文化宴饮,吸引年轻群体。
然而,部分“演出饭”存在菜品质量短板,“预制菜”“上菜凉”“点心软塌”等投诉频现,分级收费导致消费体验割裂。尽管视觉体验丰富,若缺乏美食支撑,仍难留住核心食客。
表演可以增强品牌记忆与体验层次,但不能替代餐饮本质。真正可持续的“表演餐饮”应实现视觉、味觉与体验的完整交付,在吸引眼球与尊重底线间取得平衡,让表演成为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的要素。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